栏目导航

专题报道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五五”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下)

来源:火狐体育竞猜    发布时间:2025-10-18 05:39:51

  全面总结“十四五”,谋划布局“十五五”,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各企业当下的一个重要任务。前不久,应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院校)邀请,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李寿生,以一位行业老兵的身份,给一些单位作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五五”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专题报告,在行业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根据各理事(会员)单位要求,本刊将分两次刊发此报告,以期对业内各企业“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昨天我们已发布了上篇,本期为下篇)。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技术创新始终都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五五”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竞争,更是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激烈比拼。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技术创新始终站在世界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漩涡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强国地位,必须要依靠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来支撑和体现。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大提升大跨越,将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五五”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

  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和跨入世界石油化学工业强国的目标,我们行业“十五五”的技术创新,必须要面向未来,聚焦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我们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变成全球第一化工大国后,“跟随型”的创新慢慢的变成了过去,“引领型”的创新正在成为必然。“跟随型”的创新可以走别人走过的路,而“引领型”的创新则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行业“十五五”技术创新必须要拿出一大批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这批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应该聚焦三大领域的重大突破。

  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是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技术竞争的焦点,也是石油和化工强国的重要标志。“十五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应该聚焦四大领域并取得一批引领未来的全新技术突破。

  一是新能源技术领域:新能源是世界经济未来的希望,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点。对我们行业来讲,未来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和突破点都可能在氢能源上。许多专家都认为,氢能可能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2022年全球氢能回顾报告》显示,目前规划中的氢能建设项目如能如期实现,那么到2030年全球低排放氢能产量将会达到每年1600—2400万吨。我国也制定出台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了未来氢能的战略地位。中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也组建了氢能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在氢能技术创新上取得领先的系统突破。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氢能要替代传统能源走上未来能源的主导地位,必须要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系统技术整体突破并成熟后,才有机会登上新能源的主导舞台。目前,这四个环节特别是制氢环节都还没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力争取得氢能技术的率先突破,将会成为全世界“十五五”石化行业技术突破竞争的一大热点。除氢能技术外,其它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煤层气等方面的新技术等,也都对我们行业技术创新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行业必须要在“先立后破”的原则下,走出一条脚踏实地的引领未来新能源技术突破与传统能源保供和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新材料技术领域:化工新材料是当下各个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抢占的一个制高点。当前,世界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已确定进入了一个以结构功能关系为研究主线,以功能分子设计、合成到结构组装为特点的新阶段。目前化工新材料创新研究成果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方面都涌现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有人预言,谁能在新材料创新技术上取得领先一步的突破,谁就可能在今后若干年内取得市场垄断的主动权。

  2025年元月,英国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材料创新战略》报告。这个战略报告由英国国家级材料科学研究机构——亨利•罗伊斯研究所起草和发布,这项研究汇聚了来自270多个不同组织的2000多名专家的集体智慧,明确了英国未来材料创新的优先事项,突出了应对可持续发展、能源效率和医疗保健等关键挑战。特别是这个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英国未来材料创新要在六个关键领域发力。

  (一)能源领域:材料创新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逐步的提升,英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实现净零碳目标。材料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电池储能方面,研发高性能、长寿命且可持续的电池材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实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有效存储至关重要。新型电池材料的应用能大大的提升电池的能源密度,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降低充电时间,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在氢能源领域,开发可承受极端温度、压力和腐蚀条件的材料,对于实现氢气的安全运输、高效存储和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二)健康领域:材料创新为改善医疗保健水平提供重要支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对医疗设施的性能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发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这些材料可以与人体组织和细胞良好地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设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用来制造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能够降低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器械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生物电子材料的发展为医疗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能够最终靠调节神经信号,治疗帕金森、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三)交通领域:材料创新推动着交通工具的轻量化和高效化发展。在汽车制造中,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显著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提高燃油效率。在航空航天领域,先进的材料可承受极端的温度、压力和机械应力,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可靠性。例如,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的制造,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力,降低燃油消耗。

  (四)制造业领域:材料创新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加好的性能和更长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材料创新,还能够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电子制造领域,高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和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促进了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

  (五)国家安全领域:材料创新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和国防实力。在军事领域,先进的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制造。高性能的隐身材料能够更好的降低军事装备的雷达反射面积,提高隐身性能,增强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则用来制造坦克、飞机、舰艇等装备,提高其机动性和防护能力。材料创新还在通信、情报收集等领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六)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材料创新致力于开发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包装行业,研发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和纸质材料,能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通过材料创新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中国工程院针对我国化工新材料“断链”关键技术,组织多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我们国家化工新材料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我国未来面向高端前沿创新新材料的“六大类十五项关键技术”。这六大类十五项关键技术分别是:

  (一)高端合成树脂材料及单体:(1)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2)聚烯烃弹性体(POE);(3)聚丙烯电容膜用树脂;(4)聚乙烯醇(PVA)光学膜;(5)甲基铝氧烷(MAAO);(二)高端合成橡胶:(6)特种氢化丁氰橡胶(HNBR);(7)特种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三)高端合成纤维材料及单体:(8)长碳链尼龙单体;(9)己二腈/己二胺;(10)2,6-萘二甲酸;(四)高端碳纤维:(11)高性能PAN基碳纤维;(12)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五)工程塑料:(13)特种聚碳酸酯;(六)生物基材料(包括生物基塑料、纤维、橡胶、材料助剂等):(14)生物基单体合成关键酶;(15)高端领域生物尼龙树脂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等。中国工程院研究提出的我国化工新材料“断链”关键技术,应该是我们行业“十五五”新材料创新发展的重点内容,尽快形成中国化工新材料的高端优势。

  三是生物化工技术领域:生物化工是当前世界化学工业绿色发展的前沿,也是未来化学工业一个新的战略增长点。有资料显示,目前生物基精细化工和生物基材料产量超过7000万吨,产值超过8000亿元,影响下游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未来全球生物经济规模预计可达30万亿美元。当前工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方向,最重要的包含生物催化剂、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精细化学品、绿色食品及微生物基因技术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安徽丰源集团利用生物秸秆发酵技术生产聚乳酸,再用聚乳酸生产纺织纤维和可降解塑料,取得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新突破。蒲公英生产橡胶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医药技术同样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我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化工发展前途十分广阔。

  四是二氧化碳(CO₂)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的共识,“30、60”目标又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双碳”目标,绝不是要求我们放慢发展,更不是要求我们停止发展,而是在减碳低碳约束下,实现更好更快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祖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硬道理”是对我们在“双碳”目标下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根据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体系现状,行业“十五五”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的重点任务,应该率先在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精细化工产业的突破:精细化工是我国石油和化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短板,有领导担心,“未来我国精细化工有可能成为西方卡我们脖子的又一个芯片”。2024年7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个部委联合印发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对我国未来精细化工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十五五”我们要在《方案》的指引下,全力以赴大力拓展蓝海、勇闯高端突破。“十五五”我国精细化工创新发展要聚焦四大战略领域:

  (1)电子化学品领域。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电子显示用和新能源发展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液晶混晶、先进封装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全力突破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显示用光刻胶及关键原材料、CMP材料、柔性OLED材料、通讯用关键材料等短板技术,用最短的时间,加快解决我国电子化学品技术短板的突出矛盾。

  (2)催化剂领域。催化剂是精细化工领域技术上的含金量很高、市场需求很大、上涨的速度很快的一个大市场。我国催化剂技术和生产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五五”期间,我国催化剂的研发,要紧跟世界催化剂技术发展的前沿,重点在环保催化剂、生物催化剂、光电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燃料电池催化剂、新能源催化剂、CO₂资源化利用催化剂等方面取得一批新突破,并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3)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领域。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时下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追求的提升,生命健康、医疗消费、保健食品的刚性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有研究表明,未来五年,我们国家医疗市场需求将会以9.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5年达到2.3万亿元的规模。在未来医药发展中,生物制药将会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生物制药规模将会超过1.5万亿元。人们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癌症治疗高效新药都抱有极高的期待,对健康保健、延缓衰老和老年特有疾病的药物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医疗器材领域如呼吸膜、血液渗透膜(聚醚砜等)高端医用材料国产化替代也急需加快。同时,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高效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化肥农药新型复合产品的需求,也都会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4)高端化学助剂领域。高端化学助剂是精细化工产品中一类明星家族体系,不仅应用市场广泛,而且专用性能独特,具有化学反应和性能强化的“味精”之称。在“十五五”期间,我们肯定要抓住“高端”创新这个中心环节,重点发展八大类高端助剂。一是强化材料特性的助剂,如增韧、增强、阻燃、抗静电、导电、导热、耐热、透明、绝缘、阻隔等新型助剂;二是提高稳定性的助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防毒剂等;三是改善机械性能的助剂,如树脂高联剂、补强剂、抗冲击剂等;四是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如润滑剂、脱模剂等;五是柔软和轻量化的助剂,如增塑剂等;六是聚氨酯的助剂,如有机硅匀泡剂、新型发泡剂、复合助剂等;七是先进复合材料助剂,如润湿分散剂、偶联剂、加工助剂等;八是再生塑料高值化利用关键助剂,如再稳定剂、洗涤除味剂、相容扩链助剂等。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行业多年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我们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最重要的包含以下七大类:技术服务,包括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和安装服务等;设备维护与检修服务;物流与仓储服务;信息与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环保与安全服务等。这七大类中每一类都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技术服务类和物流服务类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竞争能力。

  目前,我们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同国外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首先表现在产业体系上,有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利润占比多达40%-60%,而我们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利润占比还不到20%,发展空间巨大;其次表现在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在勘探、设计、咨询,还是在物流与仓储;无论是在信息与电子商务,还是在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其核心技术、高端技术和关键技术都相对落后,导致经济效率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存在很大差距;第三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高端化水平层次较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体系、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率。全力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全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必须要加快发展的一大短板。必须要在深入调查、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全行业“十五五”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专项规划,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加快培育,迅速改变我们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局面。

  三是绿色安全环保产业的突破。我们行业在绿色安全环保方面承担着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不仅要完成面向未来的绿色转型开拓重任,并且还有主动归还历史遗留的长期欠账;不仅要搞好我们行业的绿色发展难题,而且还要为兄弟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面向我们行业未来的转型开拓,包括全行业发展的绿色转型,全行业的绿色低碳工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CO₂资源化利用的突破,以及全行业本质安全管理上的水准的提升,我们行业都面临着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除此之外,“十五五”我们行业还要下大功夫解决历史遗留的四大环保难题:

  (1)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磷复肥企业每生产1吨磷酸,就会产生4-6吨磷石膏。我国每年产生大约8000万吨的磷石膏(还不包括存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寻求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途径,以实现“吃干榨净”和“循环利用”的目标,不少企业都进行了许多探索,尽管利用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综合利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距离整体解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急需“十五五”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新突破。

  (2)高盐废水的有效利用问题。目前,全行业每年高盐废水排放量约为3亿立方米,高盐产生量超过2000万吨,每年产生的高盐占到整个工业危险废物产出量的15%左右,而且这个量每年还有2%的增长。解决高盐废污水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标准和降低利用成本问题,都急迫地摆在行业可持续发展面前。

  (3)无汞触媒使用问题。目前电石法聚氯乙烯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都采用的是水银触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在2013年通过了在全世界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明确规定,2016年以后不再允许新建基于汞催化剂的VCM生产装置和2021年以后所有VCM装置全部禁止使用含汞催化剂。目前我国虽然在所有氯碱企业都100%使用了低汞触媒,但在无汞触媒的使用上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全球第五次水俣公约大会上,国际组织要求中国加快进度,在五年内全面实现无汞触媒,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行业必须一起努力,力争早日彻底解决。

  (4)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问题。目前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据2022年统计,中国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总量约为6300万吨,其中回收量仅有1890万吨,占比仅为30%,而填埋量为2016万吨,焚烧量为1953万吨,分别占比为33%和31%,直接遗弃量的占比为7%。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快递包装、外卖餐具、塑料购物袋、农用薄膜等领域的使用量有增无减,如何加快突破技术和成本两方面的困境,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除了环保问题外,安全生产也是我们行业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不可掉以轻心的重大问题。今年5月27日,山东潍坊仁和化工园区内的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失联,19人受伤。性质严重、影响重大、教训深刻。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行业,企业格外的重视安全工作,安全事故仍然接二连三的发生呢?我认为,我们行业安全管理的方式是否应该反思、应该总结、应该提升呢?化学工业是一个过程工业,过程工业的安全管理应该覆盖全过程。严谨科学的过程管理应该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方法,对我们行业来讲,安全管理必须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必须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安全管理方式的提升,特别是同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我们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下大功夫解决的突破点。

  在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顶级规模、产业最多、配套最齐全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们行业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批优势产业不仅需要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而且还要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新形势下国际竞争具有更大优势的基础带动和配套集群力量。产业优势的提升,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能源新技术领域优势的提升。“十五五”期间,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位和作用仍旧没办法替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人均能源需求的合理估计将会增加10%。因此,保持能源的有效供给和安全保障,仍然是我们行业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长期处在稳步提升的状态,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的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传统能源的发展中,我们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陆上超深井勘探开发技术、超深海勘探开发技术、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以及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突破。这些技术在传统能源历史使命还未完成之前,必须要保持不停地改进革新、持续创新的活力状态,并且还要不断瞄准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优势。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的保障能力和能源的安全水平,始终是一个不容有丝毫差错、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十五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在传统能源领域取得持续发展的突破,而且还要在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有序接替过渡中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是现代煤化工领域优势的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截至“十三五”末,我国煤制油年产能达到823万吨,比2015年增加505万吨,增幅为158.81%;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51.05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20亿立方米,增幅为64.41%;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1672万吨,比2015年增加844万吨,增幅为101.93%;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597万吨,比2015年增加367万吨,增幅为159.57%。“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规模上、布局上又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现代煤化工慢慢的变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目前已形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等多个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这些大型的现代煤化工基地正在探索与电力、轻纺和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

  面对“十五五”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现代煤化工未来的发展面临着绿色低碳、终端产品雷同和水资源与环保约束的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倒逼着现代煤化工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高碳原料低碳排放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的新路子,走出一条节水、节能、安全环保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的焦点,就是要尽快找到CO₂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这是摆在我们全行业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十分现实、也是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也是关系到我国现代煤化工优势能否持续、能否开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局面的重大挑战。有人提出,“十五五”我国现代煤化工必须要走出一条2.0版的新路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境界。

  三是基础化学品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优势的提升。石化产品品种众多、配套能力强、产业链配套空间很大,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工大国的一大优势。尤其是在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微观层面的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稳定,宏观上政府更强调供应链的韧性、安全和效率。“十五五”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除了要格外的重视“三酸两碱”、“三烯三苯”、化肥农药、橡胶制品、涂料染料等基础化学品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外,还要下大功夫构建大国化工多元、高效和安全的供应链,下大功夫构建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的有全球竞争力、有效率、有抗风险能力的大国产业链。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组织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工等代表领先水平的四大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新格局下化工大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新优势。

  四是重大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优势的提升。装备制造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行业的装备制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行业的石油装备、海上油气装备、大型化肥装备、现代煤化工装备、大型轮胎装备、大型空分装备和大型压缩机装备等制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做出响应和践行国家“积极、稳妥、先进、可靠”的国产化方针,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且还形成了一批像一重、二重、沈阳鼓风机、陕西鼓风机、杭州制氧机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及一批石油机械、化工机械专业骨干制造企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领域中,重大核心装备制造的能力和水平同国外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十五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历史进程,面对大批石油和化工企业装备持续更新改造的要求,面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层次向高端的迈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装备制造能力也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和快速提升。

版权所有  火狐体育竞猜